赓续薪火 擘画新章——2025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论坛成功举办
7月5日,由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主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与骨科在线共同承办的“2025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论坛聚焦脊柱畸形诊疗和脊柱微创技术两大前沿领域,汇聚国内顶尖专家,通过主题演讲、病例讨论及分会场交流等形式,为全国脊柱外科同仁呈现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是国内领先的脊柱疾病诊疗中心,集临床、科研、教学和公益于一体,长期致力于脊柱疾病的规范化治疗与技术创新。科室在刘海鹰主任和曾岩主任的接续领导下,在脊柱畸形、脊柱微创技术、复杂脊柱疾病治疗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脊柱外科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涌现,亟需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经验分享与技术推广。
开幕式:群贤毕至,共话发展
论坛开幕式由大会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曾岩教授主持。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执行会长李明义会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六书记(视频连线)、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邱勇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海鹰教授等嘉宾出席并致辞。王建六书记高度肯定了脊柱外科作为医院支柱学科的突出贡献,特别赞扬了脊柱外科团队在公益筛查与藏区医疗援助中的卓越成就,希望科室在曾岩主任带领下,继续秉承创新精神,齐心协力,推动学科发展。李明义会长代表会议主办单位向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并表示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成立近30年来,努力在医学健康领域追踪世界前沿,传播全球共识,促进中国实践。邱勇教授则从行业视角分析了目前国内外脊柱畸形事业的发展现状,指出脊柱畸形诊疗需兼具技术实力与人文关怀,并对人民医院脊柱外科的快速发展和在全国儿童青少年脊柱畸形防控工作中做出的重大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刘海鹰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科室20余年的发展,指出科室团队完成的藏区脊柱侧弯健康公益活动和国家级特发性脊柱侧弯流行病学调查彰显了北医人的厚道精神与社会担当。
王建六书记视频致辞
曾岩教授主持开幕式
大师讲坛:前沿探索,引领方向
论坛特邀多位权威专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陈仲强教授详细介绍了“后路椎间隙松解辅助下的SPO/OWO技术”的临床应用优势;邱勇教授从美学角度探讨了Lenke2型AIS手术中肩平衡的重要性;仉建国教授通过长期随访数据分析了先天性脊柱畸形短节段融合的曲轴失衡风险;刘海鹰教授则系统展示了平原与高原地区脊柱侧凸“筛-诊-治”一体化防控体系的建设成果,凸显了科室的社会责任感。
主题论坛:百家争鸣,共促提升
海涌、李危石、王征、朱泽章等教授分别围绕严重脊柱畸形截骨创新、椎旁肌退变机制、动态脊柱骨盆参数评估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沈建雄、杨军林、李方财、刘臻、庄乾宇、王冰、何达、陶惠人、孙旭等专家则通过主题演讲和典型病例的方式分享了各自在不同类型脊柱畸形治疗中的实践经验。分会场环节中,畸形与微创两大专题同步进行,与会专家就手术策略、并发症防治、技术创新等热点问题展开激烈讨论,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人民脊柱:凝心聚力展风采
曾岩教授在专题论坛中介绍了脊柱畸形矫形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分析和翻修策略。脊柱畸形手术需要在矫形后行长节段内固定,以维持矫形后的节段和整体稳定性。而由于固定范围较长,在矫形顶点和两端应力较大,容易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等中远期并发症,特别是行三柱截骨合并前柱重建的患者,局部固定棒断裂高发。曾岩教授结合多年来治疗严重脊柱角状畸形的经验,总结了出现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如:前柱内植物塌陷下沉、植骨不融合、矫形区应力集中、锚定点不足、骨质疏松等,提出了应用接触面积大的前柱支撑物、加大植骨量、应用卫星棒、提高矫形率、增加锚定点等预防措施。曾岩教授还对内固定棒断裂的翻修手术提出了具体方案和策略,并着重强调重新进行确实可靠的植骨融合是预防固定棒再次断裂的根本措施。
刘海鹰教授在《平原/高原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凸“筛-诊-治”一体化防控策略》的报告中,重点强调了防控的必要性。他通过研究分析了中国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凸的现状,介绍了脊柱侧凸防控体系的建设以及藏区儿少脊柱侧凸防控新技术及一体化构建的宝贵经验。
虞攀峰副主任医师系统阐述了脊柱内镜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要点,涵盖常见并发症类型、关键预防策略、个体化管理和典型病例分析。他首先列举了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和硬膜外血肿等常见并发症,并通过典型病例分析分享了并发症处理的实战经验,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王凯丰副主任医师在卫星会中探讨运动所致疼痛的治疗,强调ERAS理念推动早期活动与康复。他指出,精准镇痛和多模态超前镇痛可显著改善预后、缩短康复周期。随着微创理念和新药物发展,骨科镇痛已进入精准化和个体化治疗时代。
梁彦副主任医师在专题论坛中分享了一例比较少见的脊柱内镜术后出现血肿的病例,分析了其血肿形成的原因及其机制,并分享了处理类似病例的经验。梁彦副主任医师进一步阐述了脊柱内镜术后血肿的继往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对内镜术后血肿的发生率及危害进行了总结,为以后类似患者的处理提供经验。
徐帅医生与专家探讨极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诊疗,分享两例病例(16岁女性Lenke 3型、37岁男性Lenke 4型),介绍本中心采用Halo-骨盆环牵引联合手术的方案,疗效满意。通过63例患者数据分析,总结牵引适应症、周期及规律,指出该方案可改善40-60%的畸形,并提升肺功能,是治疗极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理想方法。
我科王波教授、王会民副主任医师、朱震奇副主任医师担任专题论坛和研讨会主持人,科室多名成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讨论。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脊柱外科同仁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更展现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在临床、科研与公益领域的综合实力。未来,科室将继续以“厚道”精神为引领,携手全国同道,推动脊柱外科诊疗技术迈向更高台阶,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